《2019亚太港口发展报告》发布 亚太前30集装箱港中国占17席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0-07-13

日前,亚太港口组织(APSN)发布《2019年亚太港口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受全球经济贸易普遍放缓、贸易摩擦升级的影响,亚太地区贸易量缩减,进而影响港口生产。亚太经济体主要港口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52.9亿吨,同比增长2.6%,延续2018年低增长态势。

2019年,亚太经济体前30大集装箱港口,包含中国港口17个,美国港口5个,东南亚港口5个,以及日韩港口各1个,中国仍占半数以上,其中大约一半的港口排名较去年发生变化。排名在前12的港口中除深圳与广州、釜山与青岛名次发生互换,其他排名均保持不变。

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8.8%

《报告》显示,2019年在中国内需提振及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强劲的带动下,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 139.5亿吨,同比增长8.8%。亚太地区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中国占据7位,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唐山港稳居前三位,排名第一的宁波舟山港增长强劲,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长率高达12.6%。

按区域划分,2019年东南亚经济体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呈现两极分化态势。越南得益于国外产业转移至国内、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等有利因素,其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达到20.4%的高增速,在亚太经济体中实现增长第一,印度尼西亚增速紧随其后,达到17%,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速放缓,并出现负增长现象;日本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低迷,出现1.9%的负增长;美国港口发展受消费表现不稳、贸易逆差恶化等不利因素影响,与2018年相比,美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下降9%,在亚太国家中降幅最大;加拿大、澳大利亚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与2018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

港口企业加强自身调整适应市场波动

《报告》指出,2019年,航运市场环境波动,航运联盟不断变化,导致港口运营企业经营下行压力加大,在争取货源上竞争加剧。亚太经济体港口企业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结构、资产、拓展业务范围来寻求发展机遇,实现利润增长。

2019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外部环境变化,调整散杂货业务结构以优先发展集装箱业务,并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以及转型升级,实现全年生产经营指标总体向好。上海港抵港船舶艘次已超过新加坡港成为全球船舶抵港艘次最多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330.3万标箱;长江和记港口在注重提高生产力和成本效益的同时,积极寻求扩大其全球业务范围的机会以提升公司竞争力;马来西亚国内最大的码头运营商MMC集团致力于发挥运营和成本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改善其港口和物流部门的绩效;美国港口集团一方面加强旗下码头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转变运营战略,在突破传统码头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寻求物流供应链服务多元化发展,不断加强与货主和其他客户的联系。

东南亚地区港口建设持续火热

《报告》指出,在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和促进外贸发展的要求下,2019年东南亚、北美等地区依然保持较高的港口投资与建设热情。

分区域看,2019年亚洲港口投资力度有所放缓,但东南亚等地区受益于产业转移利好,尤其处于欧亚航线主干道的特殊区位使得东南亚地区港口建设持续火热;美东和加拿大地区随着巴拿马运河扩建效益持续提升,码头扩建项目不断增多。

在集装箱码头建设方面,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等诸多东南亚经济体纷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进集装箱码头建设,进一步吸引国际投资和企业落户;2019年美国东海岸及墨西哥湾海岸从亚洲进口货物的规模分别增长了5%和17.4%,受此影响港口基础设施升级和码头改扩建的需求持续旺盛;加拿大以独立自筹、合作开发等方式积极推进沿海集装箱港口的扩建和新建项目。

在LNG码头建设方面,自2020年起,全球海运业“限硫令”正式实施,为LNG等清洁能源的进一步推广带来机遇,2019年亚太地区LNG港口建设迎来热潮。中国港口在政府引导下,内河、沿海等多个地点的LNG接收站项目将陆续投产;2019年至2023年,北美地区计划新增大批小型LNG码头,未来项目产能将达每年788万吨;东南亚对天然气的需求强劲,也促使相关国家不断加速本地LNG码头的建设。